促“三交”聚合力 共建幸福家园——永昌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叙民族团结情
永昌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边界相连、唇齿相依,历史上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为频繁的地区。过去70年里,永昌县与肃南县携手并进,在生产生活上、文化交流上结下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共同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东大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河道落差大,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祁连山冰雪融化经常引发洪水。为了防范洪水,调节径流,1976年的元月,皇城水库建设正酣。红旗招展,歌声震天,来自永昌县和皇城镇的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冒着风雪严寒奋战在建设工地上,张心德、李国栋、刘广智三位烈士为了清除爆破后的残石,不幸被带动的山体整体崩塌砸坠落于40米高的悬崖下……如今皇城水库如同一块碧玉静静的俯卧在夏日塔拉草原上,不仅仅以8000万立方米的总库容成为金昌市最大的水库,保障着下游繁荣的工农牧业生产,养育了流域几十万各族人民。还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周边县区大量旅客前来旅游,为皇城镇居民开辟了“农家乐”等新的收入来源,成为了皇城镇各民族同胞心中的“圣湖”。
甘肃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位于肃南县皇城镇境内的草原上,上世纪50年代迁到现址后,在当时永昌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大批永昌青年拖家带口挺进尚未开发的祁连山深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甘肃绵羊繁育工作奉献了大好青春年华,培育出大量优质品种。由于皇城镇位于祁连山深处,气候恶劣,交通极为不便,当地人上学、就医都需要出山来到永昌县,除了对皇城镇居民上学、就医提供便利外,在永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建设了皇城到永昌南坝乡X001线公路28公里,2024年又对道路进行了翻新,为皇城人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解决了皇城镇8000多名各族群众出行难问题,大批皇城出产的农产品得以快捷外运,为皇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024年,国网永昌公司针对皇城镇地广人稀、农牧民用电存在电压低、无动力电等难题,投资3400万元,架设电网,增设配变电设备,将充足的电力送到农牧民身边。除了做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对皇城镇电力线路的巡检也是国网永昌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凌晨5时14分报告,114九铧线主线路01号分段开关运行正常”,由于皇城地处高海拔地区,经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工作人员身上的工作服被雨雪淋湿是常有的事,刺骨的寒风考验着巡线人员的斗志和毅力。夜幕中,他们只能借助照明灯和手电筒的光亮进行抢修巡视作业,确保了皇城镇电力可靠供应。去年皇城镇党政领导班子送来一面印有“民族团结振兴乡村,电力保供情暖皇城”的锦旗,以示对国网永昌县公司贴心服务的感谢。
去年秋冬季,来自皇城镇的180余户牧民、6万多头(只)牛羊陆续转场来到永昌县境内,牛羊在这里“大快朵颐”着农田里留存的秸秆,这就是牧民们口中的“借牧”。借牧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统牧业发展方式,借牧不仅仅可以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还可以消耗农田里多余的秸秆为牛羊育肥,而牛羊的粪便翻年后又是上好的“农家肥”,实现了农牧民“多赢”。永昌县政府安排乡镇、派出所、畜牧站、卫生院等部门单位积极协调配合,从协议签署、病疫防控、借牧群众生活,民族团结、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开展政策宣传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民族团结促进等工作。随着借牧交集变多,各族人民在其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农田旁品尝奶茶、学习秧歌成为民族交流新时髦。
70多年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程,见证了永昌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族人民之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永昌与肃南将继续携手前行,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携手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来源:永昌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