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汇能量,同心奋进谋发展 ——市委统战部持续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走实见效
市委统战部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强学习、抓落实、破难题、见实效上聚力用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实见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助推统战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破解“本领恐慌”,奏好能力提升“交响曲”。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重要批示要求,坚持搭平台、造条件,采用以领导班子“带头学”、研讨交流“互动学”、专题宣讲“一起学”、媒体宣传“引导学”、平时积累“点滴学”的“五学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在多维度、全方位、无缝隙的学习教育中提升本领。着眼提升能力素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扎实推进机关“三个一”(日读1篇文章、周读1本杂志、月读1本书籍)读书机制,举办同心大讲堂2期,青年干部读书分享、经典诵读4次,开展各类集中学习22次,开展专题研讨交流5期15人次,领导班子成员专题辅导讲座3次。着眼提升专业素养,邀请省社院专家教授讲《统战工作条例》、讲民族宗教政策法规4场,依托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办甘肃·河西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着力营造浓厚氛围,全力推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在“金昌统一战线”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专门设立“三抓三促”行动栏目,对全市统战系统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特色亮点进行多方位、全覆盖宣传,唱响金昌统战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二、聚焦“凝心聚力”,谱好多党合作“新篇章”。坚持清单化明责,制定《2023年度政党协商计划》,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送法进企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16次,形成高质量意见建议和思路举措,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建立23人的参政议政智库,设立基层社情民意信息点4处,为调查研究提供智力和载体支撑。各民主党派深化“一党派一品牌”创建,开展创建活动21场次,市新联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2场次,打造社会服务“金名片”,助力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三、树牢“主题主线”,唱好民族团结“重头戏”。紧盯河西走廊联创共建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任务,坚持在“有形”上下功夫,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全覆盖系列活动,培育打造示范典型12处,命名市级创建示范单位39个,推荐金川区镍都开拓者纪念馆获批第二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挂牌成立金川区文化基地暨“籽籽同心爱心书屋”,辐射带动全市创建工作提档升级。坚持在“有感”上下功夫,创新举办全市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讲民族团结故事等大众化、人文化活动30场(次),在《金昌日报》刊登专栏文章16篇,开展电视访谈8期,制作文创产品3100份,发放宣传折页1万份,发布微视频、手机短信等2万条,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基层、面向群众、融入生活。坚持在“有效”上下功夫,召开河西走廊联创共建启动会议,举办甘肃·河西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暨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组团参加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一步推动联创共建工作走深走实。
四、突出“形成合力”,跑出任务落实“加速度”。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举办全市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持续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坚持把新的社会群体及时纳入工作视野,在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卫健等行业领域成立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组织召开“寻美金昌”启动会,制作宣传视频16期,宣传金昌风貌、讲好金昌故事。
五、坚持“制度引领”,夯实自身建设“压舱石”。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健全“民主党派之声”工作简报、涉台侨部门联席会议、领导干部定期联系统战成员、网络统战工作、“双走访、双报告”、政企沟通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等8项制度,严格落实年度重点任务、督查督办事项台账化管理制度,以制度体系建设带动实际工作成效。大兴调查研究,助力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市委统战部2023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统战工作重点任务,确定7个方面重点调研课题,进一步明确责任时限要求,有序开展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致力形成一批有价值、可借鉴、分量重的调研成果,推动全市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水平。严格落实“两个第一”制度,常态化对党员干部开展廉政谈话和廉洁从政专题教育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狠抓作风建设,开展“三亮三比三争创”活动,加大督查督办,实行周例会、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机关效能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