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他山之石

共建共享共促发展 成都市积极支持建设“党派成员之家”

  • 时间:2023-10-17 09:40
  • 浏览次数:
  • 字体: [ ] [ ] [ ]
  • 分享:

        四川省成都市创新“共建共享共促”模式,积极支持建设“党派成员之家”,目前全市已建成122个。

  一是因地制宜建家,凝聚“家”的向心力。市委统战部支持各民主党派多渠道解决建设党派之家最突出的场地难题。一是“向上借力”统战部门牵头共建。区(市)县委统战部牵头建设综合性的民主党派活动阵地,目前全市已建成14个。如双流区委统战部“空港同心荟”统一战线社会服务中心,为全区6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设置独立的创新实践项目工作室。彭州市委统战部打造“同心朴院”,活动空间总面积1200平米,形成组织、服务、联谊、活动多功能平台。二是“向内聚力”整合成员资产单建。此类阵地多位于党派成员企业内部,灵活性较大,易于管理维护和开发区域功能。如民进金牛区支部成员之家借用会员文创空间,集文创办公、创意设计、艺术展示、精品咖啡为一体。三是“向外引力”牵手公共资源联建。此类场地将党派资源与社区治理相结合,兼具公共服务等功能。如农工党武侯区支部与浆洗街街道办事处签订同心共建美好社区项目协议,借用场地10年建设成员之家,提供健康教育和应急演练科普服务。

  二是多元融合赋能,增强“家”的生命力。突出“党派成员之家”功能定位,建设集理论学习、履职实践、联谊交友为一体的多元阵地。一是“软硬兼施”筑牢思想阵地。“党派成员之家”通过设置党政读物专区、“统战金句”上墙、“多党合作历史长廊”等宣传展示方式强化政治引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经常性开展政治学习、专题培训、座谈交流、沙龙分享等学习教育,为提升成员思想政治站位、凝聚思想政治共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民盟彭州市总支盟员之家设“同心讲堂”,民建郫都区会员之家设“民建会堂”等。二是“内外兼修”建强履职阵地。在党派之家,成员们勤修内功提升素质,发挥所长服务所需。民革郫都区支部与团结报社、其他省市民革组织在党员之家开展10余次联合调研活动,形成10余篇调研报告,其中《四大举措,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得到中共成都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民革金堂县支部成员之家内设“博爱·法援”法律咨询服务室、民盟天府新区支部成员之家开设公益二胡班、书法班,受益群众上千人次。位于福宝美术馆的民进成华区支部会员之家,打造“文化创新实践基地”品牌,助力辖区内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三是“形神兼备”拓展活动阵地。部分党派之家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笔会雅集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陶冶成员情操,拉近彼此距离。如台盟成都市支部连续4年开展“一脉茶香 两岸同耕——茶文化研习营”活动,借茶文化交流厚植两岸同胞亲情友谊。

  三是多方协同护航,提升“家”的影响力。充分融入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以做实机制、培育品牌、放大效应为重点,助力“党派成员之家”可持续发展。一是突出特色让品牌“亮起来”。民革郫都区总支部借助新媒体打造云端上的党派之家,通过“同心直播间”定期开展“团结报”读报活动,累计近10万人次观看。致公党市委会联合市工商联、10余所在蓉高校,深化“致善天府·校企联动”项目建设,助力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覆盖高校毕业生7.7万余人。二是示范引领让典型“树起来”。市委统战部连续5年开展“蓉城星力”主题工程项目评选,九三学社郫都区委员会“同心书屋”等7个党派成员之家获市级项目授牌,市委统战部对其建设运营开展重点指导,并在“蓉城同心”实践工作交流会上宣传展示。三是立足长效让机制“建起来”。市委统战部会同各党派市委会,对现有“党派成员之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梳理缺项、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建设运营机制,保障党派成员之家长期有序运行。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玉泉调研郫都区民建会员之家

  民革双流总支党员之家举行“一起读党史”活动

  九三学社郫都区委员会“九三之家”建成后成为民主党派理论研讨、读书交流、参政议政的阵地平台


  (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